|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g660606 於 2017-2-12 03:11 編輯
這裏想跟大家分享我學習的過程,拜網路之賜,感謝vinjou兄在n年前的啟蒙
,陸續看到了Kal,skyforce等人的文章,跟攝影網友的討論,還有ups在我疑問的過程所給的幫助.
校色對我而言無疑的是一種實驗,很多數據的消化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體會.
我在這裡所說的都是實驗中遇到的實際狀況或許大家可以參考,當然板上的網兄比我利害的多,寫這篇是希望大家能糾正我似是而非的錯誤以求更精進.
工具(假設大家都有了):
所需要的測量儀器:一般色度儀或光譜儀.
所需要的程式與軟體:1.要能控制測量儀器,進而測定GAMMA,RGB三色輸出(峰值)分布,CIE xyY(座標與亮度),色誤差Delta E等. 2.一般BDP所能撥放的HD patterns,如AVSHD 709 test disc(內有10% 0~100ire中性灰/100%RGBYCM圖組).
心得
投影機的調整項(先後順序):
1.GAMMA;投影機上有所謂的標準模式/劇院模式/簡報模式等所指的就是這個變化,通常在單一模式中沒有GAMMA分段可調的,不然我們就可以玩的更多(如顯示卡等).
一般要選擇GAMMA接近2.22的(因NTSC對攝影端的定義0.45),這表示能夠還原攝影端畫面亮度的感覺(0.45*2.22=1).
2.對比;對比對我而言不只是最亮與最暗的比值,或者要調多大白色才不會爆掉不色偏?化在校色上操作的實際意義,
可以說是一個能控制投影機某段GAMMA變形與RGB(特別是高光區)峰值輸出的相對調整.對比度調的越高則平均GAMMA值越低,表示中高光段色調越亮(甚至能看到白色爆掉)而投影機燈泡輸出RGB,在對比值調高到某一個程度則三強度分布極不均勻.
為何這樣說?因為調高對比當然您所看到的顏色越清楚,調低後整個畫面就容易平暗濃....因實際測過投影機的GAMMA後,發現對比影響並非全段(之前我一直以為的是:對比調整會跨一個較大的亮度範圍,甚至會影響中低光區),但卻是對中間偏高光區的GAMMA產生變形,至少我測過的機器目前都是這種狀況,所以這也能使我確信對比對高光區段有極大的影響..
再者,現在投影機燈炮品質,我們都知道所謂優化到D65時其實亮度都沒有規格號稱的亮;
D65就是求RGB全頻段(亮度)三色輸出峰值一樣...,靠降低對比以求RGB能三色峰值均衡時,當然整體亮度就減低.對比下降的過程,你可以打一組灰階圖發現紅色比例慢慢多起來了.這就是一般投影機在調高對比時,紅色輸出疲軟不足的證據.
所以對比在做全面或部分優化時調整的方向;1.要使高光區GAMMA接近2.22(NTSC對撥放端的定義) 2.使燈泡RGB三色輸出峰值達到足夠與平直(簡單來說就是讓我們有機會調RGB gain與bias做到不色偏的6500k啦).而且此時的全白色亮度Y也能達到THX所規定的12~16ftL(最好是接近16ftL).
3.亮度;在這裡的將它視為與對比相似的調整,相對於對比掌控高光區,它是控制暗部的界線(低光區)!要多亮你的暗部才不會泛灰且保有細節.化在校色上操作的實際意義,
求的是;萬一我對比降的稍低,可能犧牲掉中低光區色調的清楚(明亮),這時候亮度調高就可以適度的提升我要的中低頻段,使中低頻段的GAMMA接近2.22.
對比與亮度彼此配合,以求整體畫面的明亮與清楚,組合的重點就在微調GAMMA.
4.白平衡與色溫;
白平衡;在使GAMMA對比與亮度確定之後,我們能有一個明亮與清楚的色調(尤其是中間調),但不表示三原色在各亮度的分部均勻,最明顯的舉例大賣場一排顯示器而言,
您能看到各個的黑底與白色亮部部分有者不同程度的色偏,這就是RGB在不同亮度分部不均的狀況,當然混出來的其他各色就沒有辦法純正,所以不同的顯示器才有不同顏色的色偏.
白平衡化在校色上的義意就是將不同亮度上的RGB使他們的輸出一樣(形成不同亮度的白,也就是灰階),每一段"不同亮度的白"(灰階),RGB峰值相同就是所謂的D65;
亦及每一段灰階座標落在CIE 1931(x=0.313,y=0.329)這個點上.
當然每一段灰階與D65所定義的白點會有誤差,但只要各段色誤差Delta E<3(3等於正負200K)即為可接受.
白平衡用儀器施作我寫了一些在另一篇文章上,有興趣者請參閱:
http://www.myav.com.tw/forum/showthread.php?s=&threadid=336657&perpage=12&pagenumber=6
#但是如果前面GAMMA/對比/亮度都不做的話,您依然可能得到一個平暗濃的畫面,好看的畫面第一要務是GAMMA不是白平衡大家永遠都不要忘記(GAMMA=2.22與GAMMA=2.5做完白平衡的畫面是差很多的!).#
色溫:據我從火眼金睛派的了解,以及網友skyforce所研究過的論文中.人眼對於色溫有自動適應的能力,尤其在5000~6500K之間的色溫幾乎是完全的適應,也就是說這一個範圍的色溫人眼是幾乎無法辨識的.
所以單靠人眼要調整色溫到5000K和6500K是沒問題的;從偏藍慢慢調到不色偏大概是6500K,從偏紅調到不色偏大概是5000K.從5000k~6500k相差1500k,換算成D65的色誤差Delta E=22.5,這很驚人吧!
難怪之前拜讀Peter Caesar他寫過H79的相關調整,能夠單靠眼力調整對比等之後將色溫控制在不色偏的狀態,所以應該有個結論,不管我們的色溫是否落在標準D65,只要能用眼睛調到不色偏,人眼就能適應而無法辨識!
5.濃度(明度):就是三原色亮度值與白色亮度值的關係,這是絕對的!只有三原色的明度正確,副色的明度才可能正確.
分3點解釋如下;
1.R:以sRGB(同時也是BT.709)的色彩空間來說,假設全白亮度Y值是1,則全紅的亮度Y值算出來會是0.212656,也就是白色亮度Y值的百分之21.
2.G:同理,假設全白亮度是1,則全綠的亮度(Y)算出來會是0.715158,也就是白色亮度(Y)的百分之72.
3.B:.....全藍的亮度等於白色亮度的百分之7.
R+G+B=0.21+0.72+0.07=1.對於色彩的控制,也就是說;一定有唯一個濃度數值控制R+G+B使他們的輸出總合為1的,
這當然要用測量儀器跟軟體才找得到這個變化,然後我們動投影機的濃度調整使投影機在全紅色/全綠色/全藍色畫面上,所測得的亮度輸出各為全白色畫面亮度Y的0.21/0.72/0.07倍
#當然面對目前投影機燈泡紅色輸出普遍不足的情況,我的投機的方法,就是調整濃度控制你的R,使它的亮度輸出為白色Y的0.21倍,如果將來的投影機三色分布出現變化則這個概念還是可以類比的#
6.色相:所有顏色都以RGB三原色來成相,所以RGB在設計當初就已經決定,很難再調整色相,但是副色由兩個主色而決定,兩個主色比例不同就造成不同副色,所以色相就是調整組成副色時的比例.
首先要有個色域的概念再來調整色相會好點,CIE對於HD色域副點的座標位置如下;
CIE xy---HDTV - REC 709:
Yellow secondary(副): x=0.419 / y=0.505
Cyan secondary(副): x=0.225 / y=0.329
Magenta secondary(副): x=0.321 / y=0.154
在HD色域上不同點位顯出不同的顏色,所以要調的是不同副色的感覺.
化在校色上的定義;色相就是要我們調整這些副點整體的或個別的色相調整以使這些顏色接近所定義的座標點,使顏色看起來正確.
對於整體色相的控制,也就是說:一定有唯一個色相值設定,使上述各副色的定位點確立了.
了解後我們就需要能測量顯示CIE xy座標數值,使投影機的色相調整,讓上述的點位趨近其所定義的,那各個色彩表現也就趨於正確.
#在色相上重點要求青色(C),洋紅(M),黃色(Y)三副色表現,因為他們是被三原色配出來的.要明辨出這三副色,特別是洋紅色,因為它是副色中最暗最易察覺的#
[ 本帖最後由 g660606 於 2010-1-17 22:54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