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2-8-30 17:43:44
|
顯示全部樓層
真平 發表於 2012-8-24 15:56 
人眼是很好的比較器,尤其是在愈暗的環境下。沒長期受過嚴格訓練的人眼不做相同畫面同時比較時,色彩的記 ...
真平大的回答真的很精準,受教了。
人眼視網膜簡單來說由桿狀細胞與錐狀細胞組成。
桿狀細胞數量遠大於錐狀細胞,其接收光譜刺激的峰值約落在藍綠色,而人眼對視覺的解析能力與對明亮的感知能力與桿狀細胞有較大關連。
椎狀細胞則由三種不同型態所組成,其個別接收光譜刺激的峰值約分別落在黃色綠色及紫色,所以可說椎狀細胞與對顏色的感知較為相關。
而椎狀細胞在明亮的環境光下能有較強的反應,反之在微弱環境光下椎狀細胞的作用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桿狀細胞仍能維持對光的感知。
這也就是為何人眼在昏暗的光線下對顏色的分辨能力減弱,且感知到的顏色有偏藍的現象。所以在需要燈光較為昏暗的畫質模式下,會選擇較低的色溫來補償人眼對光感知的差異。
另外在商用光學感測器的規格裡,有分為再現性(Repeatability)與準確性(Accuracy)。
再現性約能做到 x,y +/- 0.0004~0.001
準確性約能做到 x,y +/- 0.001~0.003
如果粗略換算成dE,再現性真的能做到2以下,但精確性則會大於2。
也就是儀器能量測並分辨dE在2以下的色差,但實際上正確的色座標則會因為不同儀器間而有dE大於2的的色差。
如果小弟認知有誤,請不吝指教更正。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