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1-9-29 15:16:22
|
顯示全部樓層
Sony決定自明年5月1日起,將不再支付戲院業者3D電影的3D眼鏡費用,目前有了進一步的消息。全美戲院業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NATO)與Sony在三個小時內,先後發佈了正式聲明回應對方。Deadline的新聞更指出,其他電影公司可能會與Sony站在同一陣線。而自從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這則獨家新聞傳出之後,有相當多跟進報導的媒體在標題上就直接指出,明年5月起觀眾大概就必須另外再付費買3D眼鏡。Deadline最新的新聞標題乾脆這樣寫:「勒索:如果電影公司不付錢,觀眾最後是否必須自行付費買3D眼鏡?(SHAKEDOWN: Will Moviegoers End Up Paying For 3D Glasses If Studios Won't?)」
先來看NATO與Sony雙方的回應。既然代表全國戲院業者回應,NATO的新聞稿當然對Sony的片面行動表示不滿。NATO在新聞稿中指責Sony此舉麻木不仁(insensitive),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景況持續不佳下。Sony的回應則指出:「NATO發佈的聲明顯示他們(指戲院業者)『理解』電影公司一直在承擔3D眼鏡的費用是錯誤的,因為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協議存在(NATO's statement that it has been "understood" that distributors would always bear the cost of 3D glasses is incorrect, because there never has been any such agreement.)。」而在NATO之前發佈的聲明中,也承認電影公司提供3D電影所需的3D眼鏡,是「長期存在的業者慣例(long-standing industry practices)」,既然是慣例就表示雙方(電影公司與戲院業者)當初並沒有白紙黑字的合約。
我在樓上的文中提到,2005年的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應該是第一部數位3D(digital 3D)電影,為了鼓勵戲院業者裝設3D放映機,或將原有的放映設備改成3D格式,迪士尼(Disney)帶頭向戲院業者表示願意支付3D眼鏡的費用。從NATO與Sony各自的聲明中可以發現,當時雙方僅有默契,並沒有由雙方律師出面、以白紙黑字寫成的正式協議。所以,在Deadline的另外一則新聞就指出,一場大戰已經開打,這場交戰雙方為電影公司以及戲院業者的戰役,爭執的焦點就是到底應該由誰來支付3D眼鏡的費用。戲院業者雖然在賣票時就代收了3D電影加收票價,但是這筆錢一毛都不會進到戲院老闆的口袋,而是到了電影公司以及3D設備供應商那裡。所以,大概可以肯定戲院業者不想付這筆錢,而電影公司當然不會放棄這筆收入,而且現在這批人又想把3D眼鏡的費用也放到自己的口袋,所以希望北美的3D電影觀眾自己花錢買屬於自己的3D眼鏡。
那同樣收到3D電影加收票價的3D設備供應商呢?這次的焦點是RealD,因為RealD的3D放映系統在北美市佔率超過一半,而RealD目前還沒有被戰火波及。但是RealD願意付這筆錢嗎?我個人很懷疑。從5月中旬,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後面簡稱神鬼4)在北美票房失利,並被華爾街分析師Rich Greenfield認為3D傷害了神鬼4的票房之後,RealD的股價就一直在下跌。9月中旬,Slate網站一篇標題是「誰殺了3D?(Who Killed 3-D?)」的專文裡提到,從5月開始一直到9月中,RealD的股價跌了70%。而Deadline最新的新聞裡提到,Sony向北美戲院業者丟出這顆炸彈之後,RealD的股價在一天內又重挫了14.7%。
RealD目前的處境有點尷尬,但RealD的發言人Rick Heineman表示,3D眼鏡的生產是開放給其他行業的。Deadline的新聞裡就提到,Polaroid、Gunnar Optics、Marchon與Oakley都有生產3D眼鏡。而RealD自行生產的3D眼鏡到底要價多少?Heineman只有回答,一付眼鏡大概在4角到1元美金之間,必須看訂單數量而定。Heineman也表示,RealD不介意人們保存並重覆使用他們生產的3D眼鏡。
Deadline最新的新聞第一段提到,他們聽說其他電影公司將與Sony站在同一陣線,也就是支持不再支付3D眼鏡的費用。並有電影公司指出福斯(Fox)已經同意支持,但是福斯的發言人Chris Petrikin則否認,表示仍在研究中。Deadlne的這則新聞接著就提到,福斯在2009年推出的3D動畫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就曾因遭到戲院抵制只好妥協。
目前看來,Sony丟出的這顆炸彈,正在好萊塢電影公司與北美戲院業者之間發酵,雖然國外媒體大概都認為最後大概又是消費者倒楣。華爾街分析師Rich Greenfield提出他的警告,他認為如果戲院業者要再加收費用,只會導致更多的美國觀眾抵制3D電影,進而損及3D電影的票房與利潤。時間即將邁入10月,離明年5月還有七個月的時間,目前很難說最後結果,我個人有點好奇台灣的情形如何,在台灣3D電影每張票加收60元台幣,這筆錢到底會流到哪些地方?台灣的Sony以及其他電影公司是否也打算比照辦理?
以下是Deadline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第一則新聞裡附上了NATO與Sony新聞稿的全文,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deadline.com/2011/09/ ... -3d-glasses-myopic/
http://www.deadline.com/2011/09/ ... es-if-studios-w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