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亞瑪遜戰士
收起左側

AV入門知識(影音端子篇)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08-4-24 09:01:2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a222675515 於 2008-4-23 16:03 發表
請問VGA轉D端子會有很多限制嗎?
小弟想用電視盒的VGA轉到電視的D端子
不知可不可行


D 端子通常只出現在日規的電視, 但是它類似於"色差"端子, 而且可以直接用線材就能轉換.
VGA是RGB與同步訊號, 你可能要有轉換盒才能轉成色差, 再接過去.
現在的LCD電視不是都有VGA接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4-24 10:30:42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諸位影音前輩圖文並茂的精彩說明

謝謝啦!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4-24 15:17:42 | 顯示全部樓層
那請問線材的好壞有很大的影響嗎?

接MOD要配什麼線才會有最好的畫面呢?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4-24 15:43:4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vflyfly 於 2008-4-24 15:17 發表
那請問線材的好壞有很大的影響嗎?

接MOD要配什麼線才會有最好的畫面呢?



我也再上個禮拜六(4/19)裝MOD
機器來的時候只附AV線與色差線.
AV線當然最差, 色差還好, 但是這兩條都是類比訊號, 還是比不上HDMI的數位訊號
數位比較不會挑線, 色差就要買稍微好一 點的, 至於AV線~我沒裝的念頭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4-24 16:34:4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46 Haily 的帖子

我的是日規電視~所以需要外加電視盒
我就拔電腦用的電視盒來用是圓剛的~有DVI跟VGA輸出
我已試過DVI轉HDMI結果不行~
電視本身有VGA輸入但是不能用子母畫面
只有HDMI跟D端子能用子母畫面~所以想試試電視盒VGA輸出至D端子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5-18 07: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對於線材的認知又上一層樓
謝謝大大發帖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5-19 14:45:09 | 顯示全部樓層
why this s jack looks strange?  usually just 4 holes, but this one has 9......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5-31 23:10:39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上那個跟我電腦用的ATI HD 3450 的電視輸出有點像,個人推測應該是S-Video +色差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5-31 23: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sorry,剛才記錯了,是nvidia 7600GS才對,我重新檢查了一下,它可以輸出AV、S-Video、YPbPr這三種信號,同樣的9pin接頭。不過到底可以輸出那些信號,應該是看顯示卡的設計吧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6-1 14:00:04 | 顯示全部樓層
请问一下,4pin s-video和7-pin s-video有何分别?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8-29 23:59:01 | 顯示全部樓層
寫得很詳細ㄝ!!收穫很多
謝謝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9-1 10: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受用無窮!!
收下啦~~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6 16:06: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圖文並茂
解說詳細
真是上了一課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7 21:4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亞瑪遜戰士 於 2007-12-12 22:00 發表
光纖(Optical)
光纖是由Toshiba自行發展出的另一種數位輸出,靠的是光線在穿過玻璃時會產生折射現象,
從而在多層透明玻璃中傳輸
光纖線(Toslink)取Toshiba與link合併的縮寫


突然發現這段話好像跟我的認知不太一樣...

光纖通道的原理, 應該是使用"全反射", 而不是穿透型"折射"  或一般的反射現象... 所以會要求彎曲度不能太大... 更不用說, 當然是不能"折到"

能全反射的原因, 是光在從一個介質進到另一個介質的那個點, 如果入射角在某個範圍內, 就會產生"全反射", 而不是一般的反射 + 透/折射現象...

做一次全反射之後, 通常光訊號還能保持原本 98% 的強度... 而一般的反射現象, 光的能量衰減是蠻快的...

高純度石英光纖靠著材料的高透光性跟低衰減率, 所以才能將打出去的光訊號傳遞超過 1 km 以上, 不需要任何的中繼器... 接收端還能正確判讀出訊號內容...

更遠距離的傳遞, 中間要靠光學式的中繼器, 也是特殊材料...
如果沒記錯, 是不需要經過光電轉換, 就可以達到訊號強度還原的動作...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7 22: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ie1394 於 2009-1-7 21:48 發表


突然發現這段話好像跟我的認知不太一樣...

光纖通道的原理, 應該是使用"全反射", 而不是穿透型"折射"  或一般的反射現象... 所以會要求彎曲度不能太大... 更不用說, 當然是不能"折到"

能全反射的原因, 是光在從 ...


最後一句話關於光中繼器的部份有點匪夷所思。
光是一種能量形式,不論何種被動方式的處理,能量都只會衰減。而中繼器的功能是要再加強能量,如果不經由光電轉換成電氣訊號再放大整形,純由被動的方式要達到中繼放大的目的,似乎是不太可能。
不過這個只是打打屁問問看有沒有人知道細節長知識。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8 00:31:5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r88522726 於 2009-1-7 22:19 發表


最後一句話關於光中繼器的部份有點匪夷所思。
光是一種能量形式,不論何種被動方式的處理,能量都只會衰減。而中繼器的功能是要再加強能量,如果不經由光電轉換成電氣訊號再放大整形,純由被動的方式要達到中繼放大的目的, ...


記不太清楚實際的原理, 似乎是某種氣體或材料在紫外線照射下, 外層電子會處於游離狀態, 如果再加以特定波長的光照射, 會進入激發狀態, 要釋放出能量後, 電子才會回到比較穩定一點的軌道上... 設計上就是要把電子釋放出的能量, 變成原本特定波長的光訊號, 震幅提升到比較強的水準而已.

這樣的主動式光脈衝訊號增幅器, 基本上是沒對訊號本身做光電轉換的動作,
所以也比較不會有光電轉換的頻寬限制...

以上原理要請精通物理跟量子力學的人來說明, 會比較準確~~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12 12: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分享!!
圖文並茂.
相信對很多網友都有幫助(當然包括小弟).
記得有人說:
花錢可以被當凱子.
不可以被當盤子.
一條線材可以2或3位數.
級數夠可以到6位數.
如果口袋深度夠.基本功沒問題的話.
7位數也可以花得很爽.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12 14:01: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ie1394 於 2009-1-8 00:31 發表


記不太清楚實際的原理, 似乎是某種氣體或材料在紫外線照射下, 外層電子會處於游離狀態, 如果再加以特定波長的光照射, 會進入激發狀態, 要釋放出能量後, 電子才會回到比較穩定一點的軌道上... 設計上就是要把電子釋 ...


這樣講起來就有可能了,只是為何要搞得那麼麻煩,不直接用光電轉換也是不解了。
我自已想一種可能性,有可能是因為用同一條光纖傳不同波長的光,到接收端要做光電轉換有技術上的困難。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2-4 23:28:31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各位! 讓我又學到不少影音端子的知識!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2-5 04:51:5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r88522726 於 2009-1-12 14:01 發表
這樣講起來就有可能了,只是為何要搞得那麼麻煩,不直接用光電轉換也是不解了。
我自已想一種可能性,有可能是因為用同一條光纖傳不同波長的光,到接收端要做光電轉換有技術上的困難。 ...


對光纖有一點點認識,在此稍微說明一下

一般光纖是利用核心(core)與纖殼(cladding)的折射率之不同,而達到全反射(通常核心的折射率高於纖殼)
光纖傳輸是利用全反射而達到傳輸的目的,這個全反射的訊號衰減相當小,故可以傳輸相當遠的距離
目前大部分光纖都可以做到一公里大約只衰減0.2dB左右(以波長1550nm的光纖為例子),可傳輸距離相當遠(約一百公里)
礙於光源製作技術,早期的光纖之傳輸波長為810nm,後來進化到1300nm,目前則是在1550nm(三種現在都還在用)

網兄提到全反射一次的訊號會衰減到0.98,這部分應該是筆誤或記錯
大家可以用計算機算算0.98的100次方之答案為多少?大約是0.1326
也就是說全反射一百次後,訊號只衰減到剩下原始訊號的13.26%,這似乎是小太多了

至於光電轉換部分,早期的中繼器是用光電轉換,不過因為傳輸頻寬而造成架構複雜與成本昂貴等問題
使得光電轉換變成光纖應用上的一大瓶頸(大的傳輸頻寬可想像成很多不同波長的光需要做轉換)
1990年左右摻鉺光纖放大器((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s, EDFA)問世(還有PDFA等等)
此放大器可以直接對光訊號做放大,也就達到不需要做光電轉換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原理頗複雜,簡單來說是在某小段光纖內摻雜鉺離子,然後利用半導體雷射激發這些鉺離子
以達到放大光訊號的目的,一般摻鉺光纖放大器是針對波長1550nm附近的光訊號做放大

再來提到光訊號傳輸距離問題,其實現在的玻璃光纖(silica glass fiber)其訊號衰減非常小
比較嚴重的是色散(dispersion)問題,因為光纖內傳輸的光之波長並不相同,在傳輸一段距離後就會發生色散
此色散問題造成光訊號擴散與彼此重疊,使得原始使訊號難以辨認,故傳輸距離會受到限制
這個色散問題也分為幾種不同狀況,在此就不再贅述

以上是簡略說明,請大家參考,謝謝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02!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器材組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6 + AES/EBU搭Burmester DAC雙系統成軍!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人家庭劇院!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ViewSonic LX700-4K RGB雷射投影機開箱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影片呈現高畫質影像、遊戲、介面、音效,能更迅速了解LX700-4K R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