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8-8-4 14:37:31
|
顯示全部樓層
[Color]使用經驗一二事
從Final Cut Studio 2 的發行之後我就想將Color 整合在我的工作流程中,因為原本在FCP 上的Color Correction 已經無法滿足我在色彩校正上的需求。當然,FCP 的Color Correction 已經提供近似於Color 的功能:至少在快速的工作時程壓縮下已經有優異的表現了。
初學Color 由於介面的操作概念與其他軟體的流程設計不一樣,所以在入門時比較不容易以直覺式的操作方式很快地體會到其強大的性能,因此她必須從操作手冊中仔細閱讀。當時讀了一遍又一遍,每天都在等Amazon 預定的Color (Apple Pro Training…)這本書,因為操作上對於流程及範例的說明太少。後來,書來了,又精讀了一段時間,慢慢地才對Color 這個軟體有了新的體驗。
Color Grading 真正地比較難的部份有兩個(我個人覺得):
一、在學習Color 前應該對於在FCP 上的Color Correction 的操作觀念要強(對於亮部、暗部及中間亮度),甚至對於影像中顏色的敏銳度要高(訓練自己的眼睛)。另外,至少對於四個Video Scope 的顯示意涵要通盤了解,如此才能知道如何採取適當的步驟。
而在Color 上的Video Scope ,基本上她分成四類:
Waveform Monitor : 下屬6 種
Vectorscope
Histogram : 下屬3 種
3D Color analysis : 下屬4 種
如果能夠具備對於這些圖例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把Color 當成一回事。因此除了原有的基礎外,我也就教一些專業人員關於Waveform 更進一步的知識。當然,就像書上所說的訓練一個Color Artist 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做Color Grading 亟需依賴的數值的關聯及比較,如此才能發現,Color 還蠻屌的。
---------------------------------------------------------------------
在我和幾個朋友的的操作經驗中了解,先不要一開始就預期要調整出像300 壯士或CSI 這樣的Tone 。首先要實際操作(練習)的是兩個部分:色溫的校正,及膚色(skin tone)的校正(不是調柔,而是調準)。
由於現在的攝影器材的普及,對於色溫的自動平衡或是色溫的寬容值較大,因此慢慢地大家也忽略了色溫的問題(廣播級的攝影機亦然)。因此大家的眼睛都聚焦在銳利度及飽和度(或色調)之上。我常常將其他同仁的母片找來校正,特別是透過Video Scope 來看,往往都有色偏的狀況。因為經常性的視覺經驗,讓我現在亟易發現即使是微小的色偏(如此才有校色策略或規劃)。因此透過Color Grading 就能順利將色偏去除,這只是第一個步驟(通常在Primary Room 進行)。
再來,就是針對膚色的校正,需要配合其他諸如Curve-Based, isolate等工具或觀念(Secondaries Room)來進行校正。膚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組合,簡單地說白裡透紅,或者說人種,或者說膚色的亮度等有許多因素在裡面。相對地,我們會盡量以4:2:2 及8-bit(最好是10-bit)以上的攝影機來產生content 。因為你會發現,當你在放大訊號時(譬如說增感),暗部訊號中仍然留有足夠的電子訊號,而色彩取樣的細膩也留下差距很小的色調(白裡透紅)。
其他的才是像ColorFX 或其他部分的運用,對於每一個Plugin 的設計要深入了解。
Color 是個蠻好的軟體,不過要讓他發揮功能,先要把基礎練好才行。
[ 本帖最後由 Macrock 於 2008-8-5 09:12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