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2-6-4 14:55:08
|
顯示全部樓層
上週末的北美電影市場,根據Deadline與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的報導,新上檔的大片公主與狩獵者(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首映票房,擠下前一個週末票房冠軍的MIB星際戰警3 3D(Men in Black 3,後面簡稱MIB3),成為北美票房冠軍,且首映收入是今年的第四高。而由於公主與狩獵者的票房,比環球依之前市調(tracking)預估的票房高出不少,Deadline新聞提到,上週末一度讓好萊塢憂心可能發生的「暑假黃金檔票房衰退(Summer Slump)」,暫時不會發生。而BOM也統計出上個月北美電影市場的整體收入,在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的超強力帶動下高達10.24億美元,在影史的5月營收中僅次於去年5月的10.38億美元。由於復仇者聯盟上個月的收入,在5月整體收入的10.24億美元中就佔了52%,創下了單月市佔率的新高,超越蜘蛛人(Spider-Man,2002)的37.4%,但相對來說也「吸乾了北美地區票房(發展所需)的所有空氣(sucking all the air out of domestic box office)」,意思是讓其他新片的票房幾乎全部失去動能,因而上週末讓好萊塢憂心可能發生營收衰退。但是BOM的週末票房新聞仍然指出,上週末票房排行前12名電影的總收入約1.35億美元,仍比去年同期少了12%,衰退的隱憂似乎仍然存在。在海外市場方面,MIB星際戰警3 3D(Men in Black 3,後面簡稱MIB3)則是二連霸,但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搶先北美,上週末在海外小規模上片,首映票房表現強勢('Prometheus' Opens Strong)。
環球今年暑假檔第二部推出的大片公主與狩獵者,週五在北美3772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206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213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435.5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5625.5萬美元。環球為本片的週四首映午夜場安排了1092家戲院上映,收入138.3萬美元。這個數字比上週末的MIB3雖然差了一些,但是本片只有2D版,而MIB3的首映午夜場有2232家戲院上片,上映戲院數量多出了超過一倍再加上3D加收票價,收入155萬美元僅比本片多出約17萬美元。BOM的週末票房新聞提到,本片的首映週末三天收入是今年的第四高,僅次於復仇者聯盟、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以及環球自家的羅雷司(Dr. Seuss' The Lorax)。Deadline的新聞提到,拍攝成本高達1.72億美元的本片,環球在上片前幾週所做的市調反應不佳(underperform),環球原先預估本片的首映週末三天票房大概在3800到4200萬美元之間。BOM的票房預測特稿也提到市調不理想,並提到環球依據市調預測的首映收入約3000多到3500萬美元左右(low-to-mid $30 millions based on tracking),而環球2010年暑假檔推出的羅賓漢(Robin Hood)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603.33萬美元,BOM認為兩片的片型類似,因而預測本片首映收入約3980萬美元。而本片北美首映票房超出環球之前期待,以及好萊塢的預期,必須歸功於環球高明的市場行銷(Universal's savvy marketing campaign),The Hollywood Reporter也提到,其他電影公司也稱讚環球的行銷手法。本片的劇情是黑暗的修正版白雪公主(Snow White),為了拉攏男性觀眾,環球在北美的行銷致力強調「這不是童話故事(This is No Fairy Tale)」。而根據北美戲院的出口民調顯示,本片觀眾有47%是男性,顯示環球的策略成功;另外,本片的觀眾年齡層也略高,有52%的觀眾年齡在30歲以上。
在海外市場方面,Deadline的消息來源之前指出,本片在海外45個地區與北美同時上映,其中有30個地區是當地票房冠軍,特別是在拉丁美洲與亞洲地區。BOM的海外票房新聞則指出,本片上週在海外收入3930萬美元,其中包括英國(550萬美元)、墨西哥(440萬美元)、德國(400萬美元)、西班牙(380萬美元)、南韓(300萬美元),以及巴西(250萬美元),但票房數字都不是很突出。Deadline與BOM的報導也都提到,本片在海外未來兩個月內還有澳洲、法國、意大利、日本以及俄國等18個地區將陸續上片。Deadline新聞還提到,環球則是預估本片的海外市場收入可望達到2.5到2.75億美元之間。過去兩個月環球的兩部電影The Five Year Engagement以及超級戰艦(Battleship),日前在環球母公司Comcast股東會中,大老闆Brian Roberts坦承票房失敗。本片目前的票房走勢,讓環球高層明顯地鬆了口氣,也認為本片未來可以賺錢。不過,雖然如此,Deadline新聞也提到本片未來票房走勢的隱憂,美國媒體普遍採用的CinemaScore,本片的觀眾評價只有B,台灣網站上也有觀眾提出偏向負面的看法,而電影的後續票房發展通常與口碑好壞有關。
在繼續介紹北美電影市場上週末票房排行之前,來說一下與本片有關的幕後源起。繼reboot之後,這兩年在好萊塢似乎流行的是重新想像(re-imagine),這可能是由於走這個路線的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全球大賣,使好萊塢動念想將一些經典故事,請編劇重新想像後寫成劇本。雖然,我個人認為魔境夢遊全球大賣,比較傾向是因為搭上了阿凡達(Avartar)全球狂賣的首班3D列車,而不太像是因為重新想像的劇本很精彩。而好萊塢重新想像的對象很多,但似乎偏向經典的童話故事、尤其是曾經被迪士尼(Disney)拍成經典動畫的一些故事,像是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仍在發展中的Pinocchio(迪士尼拍過動畫版的木偶奇遇記)、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即將開拍的Maleficent(這是睡美人故事中壞母后的名字,這個角色將由裘莉飾演)、白雪公主、將狼人與小紅帽故事結合的血紅帽(Red Riding Hood,2011)...等;也有經典文學名著的重新想像(原著擁護者則可能會說是惡搞版),像是傲慢與偏見與僵屍(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Rosaline(據說這是羅蜜歐前女友的名字,傳聞這個故事將會從前女友的角度來看羅蜜歐與茱莉葉的故事)...這一類。其中白雪公主故事的重新想像電影版是最受到好萊塢矚目的,因為去年初傳出環球、Relativity與迪士尼三家公司都要發展各自的電影版,而這也是唯一鬧三胞的電影。
環球與Relativity的白雪公主電影版是其中動作最快的,這兩家公司去年上半年光是上片檔期就已經開始勾心鬥角,環球的公主與狩獵者原本上片檔期是今年11月的感恩節檔期,Relativity的魔鏡,魔鏡(Mirror, Mirror)則是今年6月底,Relativity先將檔期提前到6月1日,環球不久後跟著將檔期提前到6月底,Relativity被迫接招再將檔期提前到3月底。然後好不容易兩家公司決定不再挪動上片檔期,但因為上片檔期一路往前移,也使得選角與拍攝上變得有點倉促。而迪士尼版則是一直處於發展階段,大概今年上半年左右,才決定由莎柔絲羅南(Saoirse Ronan,贖罪、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來擔任白雪公主的角色,演出故事背景據說擺在中國、並納入中國功夫元素的The Order of the Seven。不過,迪士尼版的這部片,在一個多星期前突然宣佈暫緩籌拍計劃,時機就在迪士尼前幾天宣佈Alan F. Horn將接任迪士尼電影公司(Walt Disney Studios)的總裁(chairman)之前,顯然Horn於11日正式上任後,可能將會決定這個拍片計劃的生死。
Relativity版的魔鏡,魔鏡,是由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飾演壞母后,資歷較淺的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英國搖滾巨星菲爾柯林斯的掌上明珠)飾演白雪公主,戰神世紀(Immortals)的視覺系導演塔森辛(Tarsem Singh)執導,目標觀眾是瞄準6到12歲的小朋友(當然還有他們的父母)。Relativity在上片時對外宣稱拍攝成本8500萬美元,在扣除了國外預售版權費用(當然包括台灣威望的貢獻在內)、蒙特婁(Montreal)的稅務優惠,以及與Netflix的播放合約費用後,實際上只花了不到3000萬美元。而自3月30日上片以來,北美票房6254.31萬美元,海外票房9790萬美元,若Relativity的說法屬實,可能沒有賠錢且有利潤。環球版的白雪公主,根據去年國外新聞報導指出,環球規劃的是三部曲,公主與狩獵者是首部曲,由暮光之城(The Twilight)系列電影的女主角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飾演白雪公望,金像獎影后莎莉塞隆(Charlize Theron)飾演壞母后,雷神索爾(Thor)男主角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飾演狩獵者。BOM票房預測新聞提到環球版的故事走向,是「經典白雪公主故事的黑暗修訂版(dark, revisionist angles of the classic Snow White story)」,目標觀眾則是成年觀眾,目前看來票房比魔境,魔境略勝一籌,但相對來說成本也高出一倍多。而環球在上片前,就已經放話說正在籌備續集,預計將會以漢斯沃飾演的狩獵者為主要角色。
MIB星際戰警3 3D(Men in Black 3,後面簡稱MIB3)週五票房約83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26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840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293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1.12億美元。本片在北美截至週日上片10天的累計票房1.12億美元,同樣是上片前10天收入包括3D加收票價在內,比第一集的1.18億美元以及第二集的1.15億美元少了3到5百萬美元,更不要提十幾年來的北美電影票價已經漲過多次。本片在海外市場蟬聯第二週票房冠軍,收入了7860萬美元,累計票房達到2.74億美元。BOM的新聞提到,本片上週在海外表現最好的是中國(首映當週收入1950萬美元),比首映當週僅下跌了29%,仍有1540萬美元的收入。另外,德國與英國上片第二週跌幅很小,前者570萬美元 VS. 534萬美元(首映第一週VS上週也就是第二週),後者則是500萬美元 VS.488萬美元。其他地區的跌幅相對較大,南韓(850萬美元 VS. 380萬美元)、日本(800萬美元 VS. 530萬美元)、澳洲(520萬美元 VS. 370萬美元)、墨西哥(590萬美元 VS. 370萬美元)、法國(560萬美元 VS. 320萬美元)、巴西(500萬美元 VS. 300萬美元),跌幅最大的是俄國(1890萬美元 VS. 700萬美元),顯然本片口碑不佳,導致後續票房快速疲軟。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的Inside Movies專欄前幾天提到,本片的全球票房至少需要6.5億美元才得以收支平衡(MIB 3 likely needs to take in at least $650 million just to break even.),以本片目前的票房發展看來,全球票房有5億美元就不錯了,也就是說本片確定會賠錢,男主角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的明星光環受到折損,他的下一部電影票房將面臨嚴重考驗。
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週五票房約565.2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900.6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561.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2027.3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5.52億美元。本片於週五當天北美累計票房達到5.38億美元,超越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th)的5.33億美元,成為北美歷年票房的第三名,但不可能超越第二名鐵達尼號(Titanic)的6.58億美元。BOM的週末票房新聞提到,本片在北美上片31天突破5.5億美元,打破阿凡達(Avatar)38天破5.5億美元的紀錄,北美最終票房有希望達到6億美元。BOM的海外票房新聞也提到,本片上週在海外54個地區仍有1240萬美元的收入,累計票房達到8.025億美元,是影史第五部海外票房超過8億美元的電影,僅次於阿凡達(20.218億美元)、鐵達尼號(15.267億美元,且仍在增加中)、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I,9.471億美元,後面簡稱HP8),以及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8.028億美元)。迪士尼上週六上午宣佈,本片的全球票房超越的13.31億美元,成為影史全球票房的第三名,不過HP8海外票房高達9.47億美元,就算日本於8月上映本片後,要超過9億美元也會有很大的困難。而BOM的新聞提到,無論是北美、海外或是全球票房,本片都不可能超越阿凡達與鐵達尼號,不過本片全球票房最終可望超越14億美元。
超級戰艦週五票房約14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212.8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28.2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481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5512.3萬美元。
大獨裁者落難記(The Dictator)週五票房約139.3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95.4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37.8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472.5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5083.5萬美元。
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週五票房約126.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98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35.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46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2549.7萬美元。
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週五票房約147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8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11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443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預估3072.3萬美元。
黑影家族(Dark Shadows)週五票房約107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64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1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386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7083.4萬美元。
重返車諾比:鬼城實錄(Chernobyl Diaries)週五票房約103.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22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79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304.5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預估1441.6萬美元。
For Greater Glory週五在北美757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58.6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65.1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56.3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180萬美元。
福斯的普羅米修斯要到6月8日才會在北美上片,但是提前在5月30日起陸續在海外15個地區(20個國家)上片。Deadline新聞提到福斯向媒體提報的票房顯示,海外市場有「一個很棒的開始(a fantastic start)」。BOM的新聞提到,本片在14個地區都是當地票房冠軍,上週收入3500萬美元。其中,俄國收入1100萬美元,是福斯在當地首映票房的第三高,僅次於阿凡達以及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Ice Age awn of the Dinosaurs)。而英國則是全球唯一和公主與狩獵者同時上片的地區,999萬美元的首映收入不但是英國當地票房冠軍,收入更遠超過公主與狩獵者的550萬美元,同時也是本片導演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的最佳英國首映票房,而本片在英國首映票房中的3D票房佔有率高達76%。Deadline新聞提到其中包括6.74%是來自IMAX,IMAX比例偏低的原因在於,MIB3與當地的數位IMA 或許有人稱為LieMax)戲院有兩週的上映合約,而兩家70厘米(70 MM,也就是像美麗華的膠捲版)的IMAX放映廳,則是首映日一整天完全客滿。法國上週收入706萬美元,是今年在當地首映的英語發音電影票房第二高,僅次於復仇者聯盟。BOM的新聞也提到,本片除了本週末首映的北美地區之外,另外還有包括澳洲、南韓以及台灣在內的35個地區加入聯映。
以下是Deadline與Box Office Mojo網站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第二個連結是BOM的北美週末票房新聞,內容長達兩頁)
http://www.deadline.com/2012/06/ ... s-better-than-mib3/
http://www.boxofficemojo.com/news/?id=3455&p=.htm
http://www.boxofficemojo.com/news/?id=3457&p=.htm |
|